O_基于GL827L的TF_SD_MMC_MS读卡器


O_嵌入式专题目录

源文件请至 S_MZ公开库 查看。

功能介绍

SCH

科普

  存储卡主要有MMC卡、SD/TF卡、MS记忆棒、PCIe闪存卡、CF卡、XQD卡、XD图像卡、SM卡、M2卡等。

MMC

  多媒体卡(MMC)是一种小型(24x32或18x1.4mm)可擦除固态存储卡,其全称为Multi-Media Card,特别应用于移动电话和数字影像及其他移动终端中。这种携带方便、可靠性高、重量轻的标准数据载体能存储高达1GB的信息资料,相当于640,000页书的信息量。对于只读应用,多媒体卡采用ROM或闪存技术;对于读写兼有的应用,多媒体卡则采用闪存技术。MMC支持1bit模式,20MHz时钟,采用总线结构。

  MMC的全称是”MultiMediaCard”――所以也通常被叫做”多媒体卡”,是一种小巧大容量的快闪存储卡,它由美国SANDISK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2000年共同开发,由Amkor Technology公司提供最先进的模组封装技术服务,比较常见的品种是16MB和32MB的,最初由SanDisk提供其自行开发的IC裸片、元件和材料,随后Amkor根据其最佳方案供应链管理系统为SanDisk提供元件和材料。目前已经相当成熟,Hitachi、Sandisk、Infineon等各大厂家都在大量生产MMC卡并已广泛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等多种数码产品上。

  这种由SanDisk公司推出的基于闪存的移动存储卡曾经好称是全球体积最小的,它的体积与普通邮票大小相当,厚度与IC卡差不多,与同类产品相比体积小不少。由于其轻巧易用,存储容量大,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现在已经广泛用在各种移动多媒体产品上,比如MP3随身听、数码摄象机、数码相机、移动电话、PDA、以及其他新兴的电子产品,为这些产品提供可反复读写的存储器。

  它的下方有个槽,有了这个槽我们可以用指甲来拔插它。它的背面有编号和7个引脚,排列在上面,那个斜的口可以防止插反。 它的外形尺寸大约为 32mm×24mm×1.4mm,重量在2克以下,7针引脚,它的体积甚至比SmartMedia还要小,不怕冲击,可反复读写记录30 万次,驱动电压在2.7-3.6V,目前最大容量多为64M的,更大容量的产品也会不断出现。不过目前的价格还比较高,32MB就要500多元,相比64MB才360元的CF和SM卡的确是贵了一点。

  MMC在一些MP3随身听上用的比较多,使用这种MMC卡的数码相机也开始出现,比如KYOCERA(京瓷)公司的Finecam S3就是可同时使用MMC卡以及SD卡的产品。对于具备MP3功能的手机,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西门子6688,用的就是这种MMC卡。此外,一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也在用它存储静止照片,比如CANON450I等等。

  大多数,也许是全部目前的MMC闪存卡都支持SPI模式,尽管每个法定要求但是不支持这种模式将带来严重的兼容性问题。SanDisk、Ritek/Ridata和Kingmax制造的所有闪存卡好像都支持SPI。并且,MMC卡可以认为在电气性能上等同于SD卡,但是它使用一个较薄的包装并且禁止了SD的功能(这样就不再需要支付SD的版权费)。

  MMC定义了SPI和1位MMC/SD协议。基本的SPI协议已经作为许多微控制器的一个标准特点存在了许多年。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定义一个新的不兼容的SD/MMC协议的理由是值得怀疑的;开发一个不兼容的并且是非必需的新协议可能有利于贸易协会收取授权费用和成员费用,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增加了硬件和软件的费用。新的协议使用开放的信号转换接头(Open Collector Signalling)以允许在同一总线上使用多个存储卡,但是这实际上在使用更高时钟频率时带来了问题。尽管SPI使用三条共享的信号线外加一个单独的芯片选择每个存储卡,新协议允许多达30块存储卡连结到同样的三条线上(不包含片选),这样做的代价是更加复杂的闪存卡初始化和需要每个卡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用于即插即用;这个特性实际上很少使用并且由于速度和功耗问题在新标准中不建议它的使用。有类似所有权的1位协议被扩展到四位宽(SD和MMC)和八位宽用来支持更高速度,但是计算机产业的其它大部分都在向更高速度更窄的通道转移;标准的SPI能够简单地使用更高数据速度的时钟(如133 MHz)以获得比四位SD更高的性能——没有更高时钟速度的嵌入式处理器无论如何也不能处理更快速度的数据。SD协会放弃了一些旧的一位MMC协议命令的支持并且添加了另外一些与版权保护相关的命令。

小尺寸的多媒体卡(RS-MMC)
  MMC卡也有小尺寸的型号,大约是正常尺寸的一半:24 mm × 18 mm × 1.4 mm。这种可选的尺寸称为小尺寸的多媒体卡或者RS-MMC(MMC micro),它是在2004年发布的。RS-MMC卡只是小型号的MMC卡,使用一个简单的机械转接延长它,一个RS-MMC卡能够用在任何MMC(或SD)插槽。目前RS-MMC卡的容量高达1 GB。

  RS-MMC卡仅有的两个重要硬件授权商是诺基亚和西门子公司,他们经常将RS-MMC用于诺基亚的60系列Symbian智能电话、诺基亚770因特网平板电脑和西门子的65和75产品。用于诺基亚新的电话(如诺基亚6630和诺基亚6680)中的更新的RS-MMC卡支持低电压(1.8 V而不是3 V)模式以降低耗电量,这些称为双电压小尺寸多媒体卡(DV-RS-MMC)的低电压RS-MMC卡如果满足移动式MMC卡标准时就可以作为移动式MMC销售。这些低电压卡与旧的RS-MMC设备后向兼容。双电压卡和移动式MMC是MMC 4.x标准的一部分。

MMC 4.x 和 SecureMMC
  4.x(4.0、4.1等)标准在2005年发布(MMCA系统规范4.1)。这个新标准引入了称为MMCplus的更高性能的MMC4(使用与基本MMC同样的结构尺寸但是有更多的插针)和作为移动式MMC销售的RS-MMC4。移动式MMC4是老式的RS-MMC的一个翻版,因为它使用了与RS-MMC同样的连接方式和连结标准,但是它的尺寸大约是正常MMC卡的一半。这个标准也定义了secureMMC的规范,它的加密特征类似于Secure Digital或者MagicGateMemory Sticks。

  MMC mobile和MMC plus是MMCA(多媒体卡协会)最近发布的新的高速存储标准(4.x版本)。新的标准允许更大的总线宽度(1位,4位或8位),也适度地增加了时钟频率(从此前最大20MHz到现在的52MHz),从而使最高数据传输率从现有的2.5MB/s飞速提高到52MB/s。除了传输率的极大改进,MMCplus和 MMCmobile标准更率先支持双电压功能。这使存储卡既能运行在现有的2.7-3.6V电压环境下,也能胜任更低的1.65-1.95V电压,更低的电压意味着更低的功耗,也就意味着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对于移动应用日趋广泛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ATP的MMC Plus卡基于MMC4.x标准,不但在容量方面突破了普通MMC卡128MB的上限,更是在传输速度上有了成倍地提高,据称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分别可达20MB/s和15MB/s,并向下兼容,只要支持SD/MMC卡的的设备,都能使用MMC Plus卡。

SD/TF

  MMC卡在SM卡基础上诞生替代了东芝开发的SM卡。不久的几年后,在MMC卡基础上研发的SD卡又替代了MMC卡,成为了几乎一切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存储卡格式。

  SD卡是由松下电器、东芝和SanDisk联合推出,1999年8月发布。SD卡的数据传送和物理规范由MMC发展而来,大小和MMC卡差不多,尺寸为32mm x 24mm x 2.1mm。长宽和MMC卡一样,只是比MMC卡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贮单元。与 MMC 卡保持着向上的兼容,MMC卡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SD卡外型采用了与MMC卡厚度一样的导轨式设计,以使SD设备可以适合MMC卡)。

  2001年SM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到了2005年中下降到了40%左右,并快速滑落离开人世。大部分的数码相机生产商都提供了SD卡的支持,包括佳能、尼康、柯达、松下及柯尼卡美能达等。近些年专业相机市场也被SD卡侵蚀,高速高价的CF卡命中注定会在几年后被廉价更高速的SD卡彻底替代。

  SD卡是东芝在MMC卡技术中加入加密技术硬件而成,由于MMC卡可能会较易让使用者复制数码音乐,东芝便加入这些技术希望令音乐业界安心。类似的技术包括索尼的MagicGate,理论上加密技术可引入一些数码版权管理措施,但这功能甚少被应用。

  用户可以使用一个USB的读卡器,在个人电脑上使用SD卡。某些新型电脑上已经内置了读卡装置。

  “SD”商标实际上是用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用途:它最早是用在“超级密度光盘”上(Super-Density Optical Disk),这个由东芝开发的产品在DVD格式之争中败北。这就是为什么那个“D”字看起来像一张光盘。

  SD系列记忆卡都是SanDisk完成测试后送交SD卡协会认证规格,因此几乎所有专利权都掌控在SanDisk手上。不过在2007年,因为NAND市场的动荡SanDisk变卖了家当,给外界一种即将消失错觉。失去了很多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最重要的NAND工厂都卖给了美光。没多久,重新吸引外资换了脸面的SanDisk,无心再研发Flash技术和建立新厂。而是注资东芝与东芝合作,使用东芝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生产芯片。之后东芝试产的新产品都会有两个品牌的LOGO。SD卡也不例外,两个品牌的产品拥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个牌子也是SD卡市场的主要供货来源。

  SD存储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存储器的新一代高速存储设备。SD存储卡的技术是从MMC卡(MultiMedia Card)格式上发展而来,在兼容SD存储卡基础上发展了SDIO(SD Input/ Output)卡,此兼容性包括机械,电子,电力,信号和软件,通常将SD、SDIO卡俗称SD存储卡。

  SD卡具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装置上,例如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目前市场上SD卡的品牌很多诸如: SANDISK、Kingmax、Panasonic和 Kingston。

 SD卡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 高存储容量,最常用的容量:8GB、16GB、32GB、128GB、256GB等。
  • 内置加密技术,适应基于SDMI协议的著作版权保护功能。
  • 高速数据传送;最大读写速率为100MB/s。
  • 体积轻小,便于携带,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SD卡内嵌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是按4C提出的可纪录介质内容保护标准(CPRM)所制定。其核心是使用了Cryptomeria密码(也称为“C2“)。这一特性是保密的。DVD-Audio光盘也采用了与CPPM非常相似的加密方案。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SD卡多用于MP3随身听、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其投影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微厚一点,为2.1mm,但是SD卡的容量大得多,且读写速度也MMC卡快4倍。同时,SD卡的接口与MMC卡是兼容的,支持SD卡的接口大多支持MMC卡。2013年SD卡在数码相机中正在迅速普及,大有成为主流之势。SD卡在2013年的发展很快,已经开始威胁到CF卡的市场分额了。这是由于SD卡的体积要比CF卡小很多,并且SD卡在容量、性能和价格上和CF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这两年支持SD卡的手机迅速在市场走热,因此,SD卡的迅速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MMC卡也能和SD卡相兼容,这也正是SD卡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

  由上面观看,在SD卡的右面通常有一个开关,即是覆写保护开关,而MMC卡则没有。当覆写保护开关拨下时,SD卡将受到覆写保护,资料只能阅读。当覆写保护开关在上面位置,便可以覆写资料。由于这保护开关是选择性的,有些品牌的SD卡没有此保护掣。

  覆写保护开关的原理与卡式录音带,VHS录像带,电脑磁片上的覆写保护类似。关闭状态表示可覆写,而开启状态表示被保护。

  如果开关破损,这张卡便只能变成写保护的只读存储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用胶带将凹口封住,这样的话这张卡将永远处于可写状态。

  与其它存储卡格式一样,SD卡也有众多的专利和注册商标保护,授权只能由安全数字卡联盟进行。安全数字卡联盟在2013年的授权协议并不允许开放源代码的SD驱动程序,这种状况产生了很多关于开放源代码和免费软件的争论。通行的做法是开发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外壳,但核心是针对特定平台的封闭源代码SD驱动程序,这种做法与期望的开放标准差异太大。另一种通行的做法是采用较老的MMC模式,因为根据SD卡标准,所有的SD卡都必须支持MMC模式。

  这说明SD卡的开放度比CF卡或闪存低,上述两种格式几乎免费,仅需要使用联盟标志和注册商标的授权费。但比xD卡或记忆棒的开放度高得多,这两种格式根本不提供公开文档支持。

  SD卡有两种驱动模式:SPI模式与SDIO模式。它们所使用的接口信号是不同的。在SPI模式下,只会用到SD卡的4根信号线,即CS、DI、SCLK与DO(分别是SD卡的片选、数据输入、时钟与数据输出)。

  SD卡共支持三种传输模式:SPI模式(独立序列输入和序列输出),1位SD模式 (独立指令和数据通道,独有的传输格式), 4位SD模式 (使用额外的针脚以及某些重新设置的针脚。支持四位宽的并行传输)。

  低速卡通常支持 0~400 千比特/秒 数据传输率,采用SPI 和1位SD传输模式。 高速卡支持 0 ~ 100 兆比特/秒数据传输率,采用4位SD传输模式; 支持0–25 兆比特/秒 ,采用SPI和 1位SD模式。

  针对制造商、销售商和主机适配器生产商需要缴纳SD/SDIO授权费,每年1000美元外加1500美元的会员费。但SDIO卡和MMC适配器生产商无需授权费。 MMC卡使用7针接口,SD卡和SDIO卡采用了9针接口。

针脚 4位SD模式 1位SD模式 SPI模式
1 CD/DAT3 卡监测/数据位3 CD 卡监测 CS 芯片选择
2 CMD 命令/回复 CMD 命令/回复 DI 数据输入
3 VSS1 VSS1 VSS1
4 VCC 电源 VCC 电源 VCC 电源
5 CLK 时钟 CLK 时钟 CLK 时钟
6 VSS2 VSS2 VSS2
7 DAT0 数据位0 DAT 数据位 DO 数据输出
8 DAT1 数据位1 RSV 保留 RSV 保留
9 DAT2 数据位2 RSV 保留 RSV 保留

 
  Micro SD Card,原名Trans-flash Card(TF卡),2004年正式更名为Micro SD Card,由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主要用于移动电话。

  SD卡的管脚定义和Micro SD(TF)卡的管脚定义是不一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SD卡 DTAT3 CMD VSS VDD CLK VSS DATA0 DATA1 DATA2
TF卡(SD模式) DATA2 DTAT3 CMD VDD CLK VSS DATA0 DATA1
TF卡(SPI模式) RSV CS DI VDD SCLK VSS DO RSV

MS

  记忆棒全称Memory Stick,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最先研发出来的移动存储媒体。记忆棒它用在索尼的PSP,PSX系列游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索尼爱立信的手机,还有笔记本上,用于存储数据,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

  索尼一向独来独往的性格造就了记忆棒的诞生。这种口香糖型的存储设备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索尼影音产品上通用。记忆棒(Memory Stick)外形轻巧,并拥有全面多元化的功能。它的极高兼容性和前所未有的“通用储存媒体”(Universal Media)概念,为未来高科技个人电脑、电视、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便携式个人视听器材提供新一代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字信息储存、交换媒体。

  索尼记忆棒推出后,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索尼在记忆棒的基础上将体积减小至约1/3,设计制造了记忆棒Duo,外型尺寸仅为31×20×1.6mm,重量也缩小了一倍,为2克,这和xD卡非常相仿,非常便于携带。这种记忆棒Duo很方便应用于相当小巧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中,以及各种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中。为了获取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度,索尼推出了全新的记忆棒PRO,这是由索尼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外型体积较记忆棒均没有变化,但是可以实现8GB容量,使用传统的记忆棒。记忆棒PRO除串行之外, 2003年3月份,在记忆棒PRO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记忆棒Pro Duo,是一种是对过去的记忆棒Duo进行新支持并行接口的改进后的产品。记忆棒PRO Duo将所有记忆棒PRO的先进功能打包压缩成Duo格式。它采用更高密度的叠加技术。

  记忆棒Pro Du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能以160Mpbs(理论上的最大量)的速度传送数据。这种媒体响应宽带时期高级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的用途,提供快速,简便地复制高分辨率的数码图像,以及大容量演示数据的方法。记忆棒允许记录有版权保护的内容及高速数据传送,在广泛的产品领域内维持高兼容性,包括小型移动设备。通过连接适配器,它同样可以应用于兼容标准尺寸记忆棒的产品。

  最初的Memory Stick提供最多128MB的容量,以及Memory Stick Select容许两张128MB的容量于一张卡内。而含有8GB容量的Memory Stick,已于2006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公布,但根据索尼公司的资料,Memory Stick PRO最大可能容量为32GB。

  一般而言,Memory Stick是用来为手提式装置作为储存媒体的, 以易于移除的方式来被PC存取。例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用Memory Sticks来储存影像档。以Memory Stick读卡器(一般是一个以USB或其他连线方式连接的细小的盒子),用户可不需把索尼数码相机接到电脑而复制图片。有Memory Stick在数码相机的索尼用户、数码音乐播放机,PDA,手提电话,PSP,和其他的装置以及索尼的VAIO个人电脑早已包含Memory Stick插槽。

  除了从数码相机复制影像档外,用户还可以复制任何类型的档案到记忆棒内或把档案从记忆棒内复制出来。市面上也有PCMCIA、CompactFlash或3.5”存软盘接口的读卡器。兼容性方面,较老的MS卡能够在较新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较短的Memory Stick Duo 加上一个适配器后也可以使用)。但是,Memory Stick PRO 和 Memory Stick PRO Duo 通常不能在较老的读取装置上使用。

  记忆棒是索尼独家开发的标准,第三方的生产厂家还有SanDisk和Lexar。尽管它是索尼独家支持的标准,记忆棒还是比其它独家支持的快闪存储格式寿命更长。

  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三星、爱华、三洋、卡西欧、富士通、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

  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和PSP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但是可以实现8GB的容量,老式设备将不能使用这种新型的记忆棒PRO,不过生产的有记忆棒PRO插槽的数码产品可以向下兼容,使用传统的记忆棒。记忆棒PR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以实现多种数据的同时传递与接收。在平行传送模式中,数据以大于160Mbps(理论值)的速度传送,使实时记录DVD质量的动态图像成为可能。拥有这种高速,记忆棒PRO同样可以支持即将到来的宽带时代带来的先进解决方案。记忆棒PRO没有蓝条和白条之分,所有的记忆棒PRO都具备版权保护功能。

  尺寸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采用精致醒目的蓝色外壳(新的MG为白色),并具有写保护开关。 和很多Flash Memory存储卡不同,Memory Stick规范是非公开的,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采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协议、物理格式和版权保护技术,要使用它的规范就必须和Sony谈判签订许可。Memory Stick也包括了控制器在内,采用10针接口,数据总线为串行,最高频率可达20MHz,电压为2.7伏到3.6伏,电流平均为45mA。可以看出这个规格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MC颇为相似。

  最早一代的记忆棒尺寸与口香糖相仿,容量从4MB到128MB。很快这样的容量就显得捉襟见肘,索尼因此就开发了新的“可选记忆棒”(Memory Stick Select),其原理与早先5.25”软盘相仿,即可以双面使用。一个可选记忆棒有两面,每面128兆,拨动开关,可以选择正或反面。这个方案实际上没有被广泛接受,但这也使老的记忆棒读取装置可以使用更大容量的记忆棒。Lexar仍然在生产256兆的可选记忆棒。

  Memory Stick PRO是大容量记忆棒的最终解决方案。 大部分老的读取装置也能支持MS PRO。通过Flash ROM的更新,其它较老的读卡器也能兼容MS PRO。MS PRO的传输速率更快,最大支持容量能达到32GB(截至05年6月,最大容量4GB)。 所有大于1GB的MS PRO都支持高速传输模式,大容量的记忆棒相比同样容量的SD卡或者TF卡,价格要高的多。

  MagicGate标准是一个加密系统,能够保护音乐只能被授权的设备下载和播放,无法复制。某些MS和所有的MS PRO都支持MagicGate。

  MS Duo 适配器和MS PRO DuoMemory Stick Duo是记忆棒中的小个子,主要是用来与SD格式竞争的,它用在卡片数码相机、手提电话以及PSP上。它拥有与MS相对应的版本(支持或不支持高速模式,有没有MagicGate等等)。用一个适配器(通常与卡搭配销售)就可以使Duo与大尺寸的记忆棒一样使用。

  索尼在2005年9月30日宣布,它与SanDisk的合资工厂会推出一种新的记忆棒格式,新的Memory Stick Micro(M2)尺寸仅15×12.5×1.2毫米,理论上支持32GB。最高传输速度160 MB/秒。

  在2006年12月11日,Sony与晟碟发表MS-PRO的扩张规格,新的Memory Stick PRO-HG。

  索尼记忆棒:Sony发明了记忆棒,授权给了SanDisk、Lexar、Apacer公司生产销售行棒:正品货;SONY原装的分为日本生产的日本产原装记忆棒和在上海索广(SVA)生产的中国产原装棒。

  组棒:记忆棒也分为“水货”和“行货”。所谓的行货就是指原厂生产,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或者是在厂商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都是通过了厂家的严格的质量监控,厂家提供质保的产品。而水货的定义则很广泛,有时是指未经过正常报关手续走私到国内的原装产品,而有时则是指国内东南沿海地区作坊制造的仿冒品。所以我们又常把这些所谓的“水棒”称为“组棒”(组装记忆棒)。 SanDisk在国内拥有宏衢和沃灵两家代理。

1、Memory Stick(MSA-128A、64A)
  只适用于个人数字化内容及数据。

  规格:21.5×50×2.8mm 约4g 并行接口 读取速度:2.45MB/秒。

2、Memory Stick(MSA-128/C、64/C)
  New Memory Stick 记忆棒能使用于所有兼容Memory Stick、MagicGate Memory Stick和Memory Stick Pro的产品;可实现高速度的数据传输;具备MagicGate 版权保护技术,提供了安全的下载和播放具备版权保护内容的环境,提供保护个人资料和绝密资料安全的可能。

  规格:21.5×50×2.8mm 约4g 记忆棒接口(并行/串行) 读取速度:160Mbps(20MB/秒)。

3、Memory Stick PRO(MSX-1G、512/C 256/C)
  应用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格式,最高记录容量理论上可达到32GB。因此,使用可以Memory Stick PRO记忆棒,可以记录更为丰富的宽频内容,例如 DVD画质的影像、3D游戏等;高速度:相当与普通MemoryStick记忆棒的8倍。还可实现最低15mbps的数据写存速度,这使得实时记录高精度的移动影像成为可能,还能实现防止因为突然断电或记录媒体移动而造成的数据遗失;具备MagicGate 版权保护技术,提供了安全的下载和播放具备版权保护内容的环境.提供保护个人资料和绝密资料安全的可能。

  160Mbps(20MB/秒) 最小写入速度:15Mbps。

4、Memory Stick Duo(MSH-M128A、M64A)
  使大容量的数据实现高速传输,Duo记忆棒能使用于所有兼容Memory Stick和Memory Stick Pro的产品;具备MagicGate 版权保护技术,提供了安全的下载和播放具备版权保护内容的环境.提供保护个人资料和绝密资料安全的可能 。

  规格:20×31×1.6mm 约2g 记忆棒接口(并行/串行) 读取速度:160Mbps(20MB/秒)。

5、Memory Stick PRO Duo(MSX-M512A/C、M256A/C)
  Memory Stick Pro Duo记忆棒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到32GB,能纪录更丰富的宽带网络的内容,包括DVD质量的移动影像以及3D游戏。最大容量是512MB、可以记录190张500万像素的JPEG照片,或者12分钟的MPEG2的DVD质量的移动影像;可实现最高160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与普通Memory Stick记忆棒的8倍, 使大容量的数据实现高速传输,包括高精度的数码照片和各种文件;使用随机提供的适配器,Memory Stick Pro Duo记忆棒能使用于兼容标准尺寸的Memory Stick Pro的产品;具备MagicGate 版权保护技术,提供了安全的下载和播放具备版权保护内容的环境提供保护个人资料和绝密资料安全的可能。

  规格:20×31×1.6mm 约2g 记忆棒接口(并行/串行) 读取速度:160Mbps(20MB/秒) 最小写入速度:15Mbps。

CF

  CF卡(Compact Flash)最初是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设备。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它革命性的使用了闪存,于1994年首次由SanDisk公司生产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当前,它的物理格式已经被多种设备所采用。由于使用的或非型闪存的存储密度低于较新的与非型闪存,CF卡是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种存储卡中体积最大的(另两种是Miniature Card-MiniCard和SmartMedia卡)在之后,CF卡也改用了与非型闪存,另外,IBM的微型硬盘并没有使用固态存储器。

  CF是与出现更早且尺寸更大的PCMCIA I型内存卡竞争的第一批闪存标准之一,它最初是建立在英特尔的或非型闪存的基础上,之后改为使用与非型闪存。CF是最老也是最成功的标准之一,尤其适合专业相机市场。它具有比其它存储方式更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单位容量成本,同时也可以在较小的尺寸上提供较大的容量。

  CF卡可以通过适配器直接用于PCMCIA卡插槽,也可以通过读卡器连接到多种常用的端口,如USB、Firewire等。另外,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对于较晚出现的小型存储卡而言),大多数其它格式的存储卡可以通过适配器在CF卡插槽上使用,其中包括SD卡/MMC卡、Memory Stick Duo、XD卡以及SmartMedia卡等。

  CompactFlash的电气特性与PCMCIA-ATA接口一致,但外形尺寸较小。连接器为43毫米宽,外壳的深度是36毫米,厚度分3.3毫米(CF I型卡)和5毫米(CF II型卡)两种。CF I型卡可以用于CF II型卡插槽,但CF II型卡由于厚度的关系无法插入CF I型卡的插槽中。CF闪存卡多数是CF I型卡。

  CF卡比早期的PC卡(PCMCIA)I型更细小,然而厚度则和PC卡I及II型相同。CF卡是早期记忆卡规格之中最成功的,受欢迎程度比Miniature Card、SmartMedia卡及PC卡I型更胜一筹。

  在应用体积较小的器材时,SmartMedia卡曾经是CF卡的主要竞争对手,从市场渗透率而言却一度超越CF卡。不过,SmartMedia的优势,将因新制式的记忆卡出现而终止(大约于2002-2005年时)。

  九十年代末至廿一世纪初出现的记忆卡制式(如SD/MMC,各种 Memory Stick,xD图像卡等等)有助激烈竞争。新款记忆卡的体积比CF卡小数倍,某程度上与当时CF比PC Card的相差还要大。新制式将会主导掌上电脑,手提电话以及消费级数码相机,特别是超迷你型号。

  无论如何,CF卡还会继续被很多设备支援,仍然成为专业数码相机的主流标准。在2005年出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有一定数量还是支援CF卡。CF的主要特点仍是以最少的价钱换取最大的MB数,比小型记忆卡有著最高容量,CF II能使用MicroDrive,以及透过转接器使用多种较小记忆卡。同时,CF卡接口的记忆卡转接器比其他类型的平, 全因它没有芯片组。

  闪存型存储设备具有非易失性和固态,所以它比磁盘驱动器更稳固,耗电量仅相当于磁盘驱动器的5%,却仍然具有较快的传输速率(SanDisk Extreme III型CF卡的写入速度和读取速度可达20MB/s)。它们的工作电压为3.3volts或5volts,可以在不同的系统间转换。闪存型CF卡可以适应极端的温度变化,工业标准的闪存卡可以在-45至85摄氏度的范围内工作。

  Pretec发布好几款CF卡,容量有32GB、64GB与100GB,真的是100GB,CF容量终于冲到3位数了。其中32GB标榜速度较快,可达333倍速,写入可达每秒 50MB;100GB的版本则是233倍,写入达每秒35MB;64GB则可以用在CF转SATA的用途,会另外出一个转接盒,内装4张Pretec 64CF,就变成了SSD。

  价格方面,价位从美金399到630元,折合人民币2,722元到4,298元不等,内含4张64GB的CF转SATA 2.5寸转接盒则是1596美金,折合人民币10,889元。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m x 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虽然最初CF卡是采用Flash Memory的存贮卡,但随着CF卡的发展,各种采用CF卡规格的非Flash Memory卡也开始出现,CFA后来又发展出了CF+的规格,使CF卡的范围扩展到非Flash Memory的其它领域,包括其它I/O设备和磁盘存贮器,以及一个更新物理规格的Type II规格(IBM的Microdrive就是Type II的CF卡),Type II和原来的Type I相比不同之处在于Type II厚5mm。

  CF卡同时支持3.3伏和5伏的电压,任何一张CF卡都可以在这两种电压下工作,这使得它具有广阔的使用范围。CF存贮卡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它把Flash Memory存贮模块与控制器结合在一起,这样使用CF卡的外部设备就可以做得比较简单,而且不同的CF卡都可以用单一的机构来读写,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特别是CF卡升级换代时也可以保证旧设备的兼容性。

  在CompactFlash规范第一次标准化的时候,即使是全尺寸的硬盘的容量也很少超过4GB的,因此ATA规范自身存在的限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但是,在硬盘由于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而对ATA规范作出大量改变的今天,闪存卡很快就超过了4GB的限制。

  • CF+(或CF2.0)包括了两个较大的变化:数据传输率提高到16MB/s,容量最大可达到137GB(根据CompactFlash协会(CFA)的资料)
  • CF3.0,支持UDMA mode 4,最高66MB/s
  • CF4.0,支持UDMA mode 5,最高100MB/s
  • CF4.1,支持UDMA mode 6,最高133MB/s Up to 137GB
  • CF5.0,支持UDMA mode 6,最高133MB/s Up to 144PB
  • CF6.0,支持UDMA mode 7,最高167MB/s Up to 144PB

  德国科隆-CF标准有了新的第三修订版,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4倍。标准将与FAT32文件系统相结合,完全支持容量超过2.2GB的CF卡。

  刚刚宣布的CF+和CF规范第三修订版利用了Ultra DMA 33和Ultra DMA 66规范(主要用于IDE硬盘驱动器),将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从16MB/s提高到66MB/s。DMA(直接存储访问)接口方式可以降低用于管理CF卡数据传输的处理器耗能。据标准化组织CF联盟(CFA)称,快速的PCMCIA ATA存储与I/O模式也可以加入,它可以将接口传输速度提高到25MB/s。

  CF卡联盟(CompactFlash Association,CFA)宣布了获得通过的CF5.0版标准,新标准在现有CF4.1版标准基础上做出了多项升级,尤其是在闪存容量高速上涨的形势下,CF5.0将容量上限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和几年前的硬盘137GB容量限制一样,CF卡由于使用28bit寻址,最大容量也只有137GB。因此在CF5.0标准中,寻址空间被增加到48bit,理论上的最大容量因此被提升到了144PB(144000TB),应当可以在很长时间内满足需求。除此以外,新标准中的的数据传输单位从128KB提升到32MB,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CF5.0标准支持ATA-6和ATA-8/ACS-2标准,并为了改进兼容性修改了接口的电气定义。和固态硬盘SSD类似,CF5.0标准中也增加了TRIM功能,能够对空余空间进行管理,改善性能表现。除了既定规范,CF5.0还提供了一项可选特性“Video Performance Guarantee”(视频性能保证),针对大数据量高清视频拍摄提供QoS功能,保证不会出现丢帧现象。通过该功能的引入,CF卡有意进入超高速摄影等专业视频市场。

XQD

  此格式最初由SanDisk、Sony和Nikon在2010年11月发表,并立刻被CompactFlash协会提取作为发展目标,最终的规范在2011年12月发布。

  新的格式是针对高分辨率的摄影机与数码相机开发,提供了500MB/s的读取速度与125MB/s的写入速度,储存容量可超过2TB。

  虽然被CompactFlash协会做为发展目标,但该卡无法向下相容CompactFlash。该卡的长宽略小于CompactFlash、大于现今常用的SD卡。

XD

  XD卡,全称为XD Picture Card,XD取自于“Extreme Digital”,是“极限数字”的意思,是专为存储数码照片开发的一种存储卡。以袖珍的外形、轻便、小巧等特点成为时下风尚。XD卡具有超大的存储容量和优秀的兼容性,能配合各式读卡器,可以方便的与个人电脑连接。

  XD卡是由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和富士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新型存储卡,有邮票般大小、极其紧凑的外形。 外形尺寸为20mm×25mm×1.7mm,总体积只有0.85立方厘米,约为2克重,是目前较为轻便、小巧的数字闪存卡。XD卡是较为新型的闪存卡,相比于其它闪存卡,它拥有众多的优势特点。

  XD卡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8GB,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目前市场上见到的XD卡有512MB、1GB、2GB等不同的容量规格。

  XD卡采用单面18针接口,理论上图像存储容量最高可达8GB,2004年富士与奥林巴斯联合推出了存储容量最高达1GB的 xD 卡。而且其读写速度也更高,(读取速率为5MB/S,写入速率为3MB/S左右)可以满足大数据量写入,功耗也更低,XD-Picture存储卡不仅可以同时用于个人电脑适配卡和USB读卡机,使之非常容易与个人电脑连接,而且其还可配合Compact Flash转接适配器,并允许在数码相机里做为Compact Flash卡存储介质使用。虽然XD卡目前的价格有些昂贵,不过由于随着闪存芯片及其它存储卡价格的不断下滑,XD卡的价格将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目前市面上常见到的xD卡有三种类别:标准型、M型、H型。这三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的技术以及芯片不同,所以速度也不同。

标准型
  最早推出的XD卡就是所谓的标准型,这点没有什么争议,标准测试出来的数值大概在读取5M/秒、写入3M/秒。

M型
  M型就是采用MLC技术生产的xD卡,这是2005年发表的,为的就是降低售价。然而却碰到与奥林巴斯以及富士一些旧款机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由于速度慢(MLC最大的缺点),在录像功能上时常出现问题,标准测试出来的数值大概在读取4M/秒、写入2.5M/秒。

H型
  H型,就是HIGH-SPEED的意思,读写速度比标准型快2倍、比M型快三倍,名副其实的HIGH SPEED。在这个区块里,富士与奥林巴斯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制造,奥林巴斯的H型XD卡运用相机主控以点射方式达到速度的要求,富士的H型 xD卡用不同的数字式内码以达到提高速度的要求(市面上也有富士的H型xD卡采用的是奥林巴斯的技术,估计是直接向奥林巴斯OEM来的)。

SM - 已淘汰

  SM(Smart Media)卡是微储存卡的一种,跟SD卡差不多。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注:现已淘汰退役)

  为了推动SmartMedia成为工业标准,1996年4月成立了SSFDC论坛(SSFDC即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实际上最开始时SmartMedia被称为SSFDC,1996年6月改名为SmartMedia,并成为东芝的注册商标)。SSFDC论坛有超过150个成员,同样包括不少大厂商,如Sony、Sharp、JVC、Philips、NEC、SanDisk等厂商。SmartMedia卡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微存贮卡,一度在MP3播放器上非常的流行。 SmartMedia采用了东芝NAND型Flash Memory,因此体积做得很小:45mm x 37mm x 0.76mm,非常薄,仅重1.8克,具有比较高的擦写性能。 SmartMedia为了节省自身的成本,存贮卡上只有Flash Memory模块和接口,而并没有包括控制芯片,使用SmartMedia的设备必须自己装置控制机构,因此兼容性就相对较差。SmartMedia采用了22针的接口,使用了物理格式和逻辑格式,其中物理格式确保不同设备模型之间的兼容性,是系统和控制厂商所必须遵从的。物理格式基于ATA和DOS文件的FAT标准,以使得不同的系统间交换数据容易一些,但物理格式的配置会在页面大小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内存的类型和存贮卡的容量。至于逻辑格式则采用了DOS-FAT格式,就是柱面磁头扇区参数、主扇区和分区等。SmartMedia也具有3.3伏和5伏两种工作电压,但不可以同时支持两种电压。

  SM卡常用容量有8MB、16MB、32MB、64MB等。在16.0的SM卡出现之前生产的数码相机,由于它们不能使用新的16MB及16MB以上容量的SM卡,因而只能在2MB、4MB或8MB的SM卡中选择使用。

M2

  M2卡是索尼和SanDisk联合推出的新式存储卡Memory Stick Micro(M2),在2006年3月开始上市。这种M2卡采用超小电路设计,专门针对大容量、小体积的移动存储需求,重量仅16克,外形尺寸仅15×12.5×1.2mm,体积约为记忆棒Pro Duo的四分之一。只有索尼和索爱的产品使用,一般不与其他品牌通用。M2卡是在MS卡的改进版,体积更小,更加适合作为新一代手机存储卡。M2卡的体积仅为MS卡的四分之一,在安全性、传输速度等方面都有所改进,而且支持双电压运行,耗电量比MS卡要低一些。

PCIe闪存卡

  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在2001年提出的,旨在替代旧的PCI,PCI-X和AGP总线标准。

  PCIe属于高速串行点对点双通道高带宽传输,所连接的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共享总线带宽,主要支持主动电源管理,错误报告,端对端的可靠性传输,热插拔以及服务质量(QOS)等功能。

  PCIe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简称“PCI-e”。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PCI Express也有多种规格,从PCI Express x1到PCI Express x32,能满足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PCI-Express最新的接口是PCIe 3.0接口,其比特率为8Gbps,约为上一代产品带宽的两倍,并且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均衡、PLL改善以及时钟数据恢复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功能,用以改善数据传输和数据保护性能。

  PCIe闪存卡的供应商包括:INTEL、IBM、LSI、OCZ、三星(计划中)、SanDisk、STEC、SuperTalent和东芝(计划中)等,而针对海量的数据增长使得用户对规模更大、可扩展性更强的系统所应用,PCIe 3.0技术的加入最新的LSI MegaRAID控制器及HBA产品的出色性能,就可以实现更大的系统设计灵活性。截止2019年1月份,当前主流主板均支持pcie 3.0。

  详见:PCIe

更新中……